瑞安市越剧团有限公司原为瑞安市越剧团,原团于1955年10月1日建立。一路铸辉煌,尘封几十年,改革创新路,春风吹又生。
回顾初建时我团老前辈凭借自创现代大型越剧《星星之火》,连续演出百场不衰,深受社会各界好评,获省、市现代戏会演 双优奖 ,编导演均获大奖,并得到省、市文化部门嘉奖,参加全省巡演,我团被评为1958年省文教战线、温州地区先进。1979年恢复越剧团建制,重演古装戏。该时期是我团黄金时代,每年平均演出300场以上;1979年改编《于无声处》、《雷雨》等现代戏和《三打白骨精》、《孟丽君》、《狸猫换太子》等古装戏,全年演出393场;1980年高达500多场。《玉蝶传奇》、《神莲》先后被录制成越剧电视艺术片,1988年3月还被上海美术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《玉蝶奇冤》,1987年由天津杨柳青画社作为四条屏年画发行全国各地。1984年10月16日开始,瑞安越剧团在上海市大众、群众、延安剧场演出大型历史故事剧《玉蝶奇传》和神话剧《神莲》37场,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、傅全香、尹桂芳、张桂凤、徐玉兰、王文娟、吕瑞英、孟莉英、陈少春等观看了演出。上海越剧院和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分别于10月25日下午和10月26日上午为《玉蝶奇传》召开座谈会,得到了上海越剧界权威、名流的一致赞扬。1985年大型现代越剧《海国公主》,为越剧改革作了有益的尝试,获得省文化厅领导和专家的首肯;1985年12月20日在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开幕式作了首场演出,获得了圆满成功,共获奖18项;并先后到杭州、上海、苏州、常州、无锡、南京巡回演出100多场,上座率达90%以上。1986年《海国公主》剧进京献演,5月11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吉祥戏院进行首场演出,中国剧协副主席郭汉城、著名剧作家黄宗江、《戏剧报》主编刘厚生、著名作家冒舒湮以及中国戏曲学院、中国艺术研究院、文化部艺术局、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北京京剧院的专家、学者观看了演出;5月14日中国剧协举行座谈会,由郭汉城主持,专家、学者对《海国公主》的改编成功给予充分的肯定;黄宗江在《人民日报》(1986年5月24日)上发表剧评《异域乡音》;接着《海国公主》剧组在人民剧场、广和剧场连演13场,场场爆满;5月26日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,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,中纪委副书记陈作霖,中宣部部长朱厚泽等领导观看了演出;5月28日进全国政协礼堂演出,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沙里,原中国奥委会主席孙师统及各界人士近1000人观看了《海国公主》剧。在此期间《经济日报》、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中国妇女报》、《北京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中国广播报》、《戏剧电影报》等先后都发表了剧评和采访文章。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称赞 茅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。1986年浙江省文化厅破格给予经济奖励。
一路曾辉煌,尘封十多年,改制创新路,春风吹又生。2008年1月—2013年越剧团改革激活,建立瑞安市越剧团有限公司,下设综合部、剧场部、演出部、市场部、培训部。现有青年演(奏)员60名多,全团以 能想能干,善始善终 为座右铭,2010年8月18日新编历史剧《高则诚》晋京参加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调演荣获四金五银等11项大奖,复排《玉蝶传奇》等16个古装大戏,接轨市场,惠民服务,赢得效益,是支正在起步、磨炼、拼搏、向上的国家专业戏剧院团。
我们不忘弘扬南戏鼻祖高则诚精神与传承中国南戏之重任,更不忘多年彷徨在存亡线上之痛苦。锐意改革,攻坚克难,禅精竭虑,开拓实干,为打造南戏故里,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做出更大努力。
瑞安市越剧团一九八八年考评定级为国家二级甲等剧团,现为国家一级剧团。
相信在省、市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怀下,我团全体人员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,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!